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截至今年11月底,四川全口徑水電外送量已達1328億千瓦時(含國調和網調機組),同比增長7.2%,預計全年將達到1380億千瓦時。其中,川電外送電量達到358.96億千瓦時 (不含國調機組),比2016年凈增95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35.79%。
四川省通過創新水電外送交易、加強外送通道建設等方式,形成有利于水電優化配置的市場化機制和價格機制,促進電源電網協調發展,推進四川水電外送量不斷創新高。
創新市場交易方式
四川省積極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運作,著力構建四川水電市場化、長效化,消納機制,充分發揮平臺優勢,通過深化戰略合作、推動市場定價、豐富交易品種、挖掘通道能力、完善周期組合等舉措,進一步推動四川水電大規模、大范圍優化配置,一定程度上緩解四川棄水壓力。
四川電力交易中心主動適應市場變化,以戰略合作、資源互濟和框架協議等多種方式與浙江、江蘇、陜西和華中區域簽訂多年、年度合同,有效穩固了傳統外送市場,提升了四川水電在外送通道安排中的優先級。此外,四川電力交易中心以差異化市場價格代替統一定價,充分響應受端需求。利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,進一步擴大平水期外送規模,2017年平水期合計送電超過70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5%;利用水電價格優勢開辟青海低谷送電市場,2017年增送電量12.89億千瓦時。
將競價交易與掛牌交易有機結合,即為四川省在國內首創的“復式競價撮合交易”方式。四川省引入先進可視化技術,在提高交易效率、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,以信息透明保證公平、以市場競爭發現價格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平臺集中撮合交易,從2017年6月開始,常態化開展月度交易和周交易。截至目前,平臺集中交易電量152.19億千瓦時,占總交易電量的27.17%,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,周交易合同轉讓3844筆,電量50.63億千瓦時。
今年,在四川、重慶、陜西三地經信委、電網公司、交易中心和發電企業的群策群力下,川渝打捆與陜西電網達成“跨時空”三方水火替代互保協議,川渝兩地達成豐水期“點對點”跨省水火替代發電框架協議,川豫兩地達成跨區大用戶直供交易。三項交易增加四川外送總量11.8億千瓦時。新的交易方式減少了四川汛期棄水,實現了更大范圍內水火發電企業和諧共贏。
四川電力交易中心以新建川渝三通道為載體,全面恢復華中市場,重啟南通道向華北送電,實現雙通道送華北,外送規模達到34億千瓦時,同比增加6億千瓦時。拓展德寶通道外部市場,密切跟蹤電網運行情況和省外市場需求,見縫插針,適時組織送陜西、河南短期交易,最大限度提高德寶通道利用率。
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創新開展月度低谷交易、短期填空交易、實時應急交易,作為年度交易的有力補充,形成周期完整的跨省交易鏈條,有效利用了通道能力,響應了受端需求,并首次啟動跨省現貨交易,交易電量12億千瓦時。
推進外送通道建設
四川省擁有金沙江、大渡河、雅礱江等水電基地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四川水電新增裝機4000萬千瓦左右,相當于新增了將近兩座三峽電站。然而,規劃的外送通道卻沒有如期建成,加之電力需求增長回落,四川水電遭遇電力市場“寒冬”。
今年6月,500千伏川渝第三通道投運,為外送電量大幅增長奠定了物理基礎,預計可增加外送能力約200萬千瓦。川渝電網第三通道作為四川省2016年全省“項目年”重點項目于去年10月開工建設,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僅用8個月時間就高效完成全部建設任務,創造了電網建設新的“四川速度”。該工程起于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,止于重慶市北碚區,總投資11億元,全長327.5千米。
四川省特高壓跨區跨省輸電外送通道建設不斷推進。10月19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《關于促進西南地區水電消納的通知》,要求加快規劃內的水電送出通道建設,明確“十三五”期間,盡快建成滇西北—廣東±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,開工四川水電外送江西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、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輸電工程,結合在建梯級建設投產時序,積極協調推進白鶴灘水電站和金沙江上游水電外送通道建設工作,爭取“十三五”期間新增四川送電能力2000萬千瓦以上、新增云南送電能力1300萬千瓦以上,確保水電送出通道需求。
四川是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,更多電力外送通道的建設,將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“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、建設美麗中國”目標提供更多“綠色動能”,推動區域協調發展,有效解決西南地區棄水問題,實現水電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,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升級。